早期的皮影用纸剪刻而成。宋代以后,逐渐采用羊皮、驴皮、牛皮等材料,经过炮制、刮削、打磨等工艺,制成半透明皮革,然后由艺人绘制旋刻、上彩,作成各种人物、道具、山水鸟兽等形象。咸阳是西路皮影的主要产地,长期在民间盛行不衰。皮影演出活动于乾县、礼泉、兴平、泾阳、永寿一带非常活跃。在造型上,继承和借鉴了传统汉画像石、剪纸、戏曲脸谱的艺术特色。人物造型基本上分生、净、丑、旦、末等。创作过程是“先刻头帽后刻脸,再刻眼面鼻子尖,服装及髻一身全,最后整装把身安”。刻成后再着色修饰。咸阳雕刻的皮影独到之处在于雕刻刀法犀利,明快醒目,人物性格鲜明。服装和道具、图案采用传统纹样构成,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染色绚丽,典雅悦目。在原色对比中,用黑色加以统一,形成一种强烈又和谐的色彩效果。咸阳工艺美术厂1979年试制,1981年批量生产,1983年创历史最高水平,1984年对外开放。先后接待外国旅游团644个,计9690人,创汇3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