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古愚(1843~1903)名光蕡,字焕唐,号古愚,天阁村人。清末伟大的思想家和先行者,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我国西北地区向西方寻找真理,倡言推行维新救国的首要代表,同时也是着名的爱国教育家。在其终生的教育实践中,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独辟蹊径,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远见卓识,形成了一套以“广开民智”为要务,以“全民教育”为基础,以“实事(业)教育”为手段,以科学与民主为精神,以“雪耻”和“富国强兵”为鹄的教育思想。培养了一千多名既有爱国思想又有近代科学知识的人才,一代“关中才俊,什九列门下”,为打破关陇地区几百年来拘泥于八股虚文,空谈性命的沉闷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当时康梁维新派关于政治与教育的理论,以及后来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改革思想,均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正如已故的中国民主同盟党主席杨明轩所说:“他不特大有造于西北教育文化,且深深的广泛的给西北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他生活于晚清时期,目睹清政府在政治上黑暗腐败,经济上民穷财尽,军事上软弱无力,文化教育上空疏无用,深为中国所面临的危亡现实而痛心疾首。他紧紧追随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维新思想家的足迹,宣扬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抨击封建主义的传统教育,传播资产阶级理论,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呕心沥血地培养兴邦治国的实用人才,以实现其维护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愿望。
他以敏锐之洞察力纵观社会时弊而挺身直言,认为改革社会不良风气与改革政治制度相辅相成,应同时并举。他维新精神的精华在于改革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倡全民教育,反对八股取士;提倡“经世致用”,反对“虚而无实”;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反对崇洋媚外,并为此积极付诸实践,迈出了震人发聩的教育改革步伐。他顺应时代潮流,把教育与政治、教学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起来,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知识宏富,结交广泛,与社会名人往来频繁,与同辈学者经常济济一堂,切磋时务,探究学问,申述教育改革和富强陕西的主张,并且多被采纳,每位莅陕学政无不佩服他的治学精神。
他的一生是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生,是立志改革,勇于探索,积极追求的一生。他的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他的爱国教育思想不仅熏陶了他的及门弟子,启迪他们励志救国,而且一代一代地激励着广大青年的爱国热忱,他的爱国思想象火种一样,将世代相传,永不熄灭。他勤奋从教,严于律己,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