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址位于三原县城隍庙。1985年在三原县文管所基础上建馆。
1.城隍庙 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距今已600余年。建国后,经过政府多次拨款修缮,基本保持了原貌。是陕西省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之一。坐落在城内东渠岸(汉白渠)北,坐北朝南,东西宽52米,南北长212米,占地总面积11024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体现了宫殿式建筑特点,采取多层院,纵深发展,中轴为线,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主体建筑在中轴线北端,东、西两廊及钟、鼓楼分设在中轴线两侧,中间甬道笔直到底,其间四座木、石牌坊,重重院落重重门,引人入胜。
庙门前大照壁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壁高10米,宽9.5米,厚1.65米,为青砖透雕装饰,结构为歇山一字式。壁心由25块巨形方砖组砌而成,上有浮雕“老龙训子”图,为城隍庙点题之作;石质基座上有浮雕“喜鹊闹梅”、“太公垂钓”等图案,刀法精湛,栩栩如生。
铁旗杆建于清咸丰年间,照壁北边东西各1个。高13米,共重两万余斤。用生铁铸成,有龙、斗、旗、朱雀等物装饰。铁龙缠绕旗杆,翘首向天,姿态生动。顶上一幅铁对联为“畿察动先”、“念知幽处”。造型风格独特,国内少见。
大门外木牌坊位于大门外青石台基上,高13米,长15米。坊顶为九脊歇山,四根通柱承托,斗拱为六跳八铺作,布置为倒梯形。边卯为45度角相交,与正卯吻合,结构奇巧。自清咸丰三年(1853年)修葺保存至今。
大门位于木牌坊北,为城隍庙第一进。正门旁有东西二侧门,门外八字墙上有砖雕“鲤鱼跃龙门”、“鱼龙变化图”。门楼高15米,长15米,为九脊重檐歇山。脊眉上置有2.5l米高的“高明楼’’和“镇狮宝塔”,正吻系背兽龙。主门楼由4根通柱、4个钻角斗拱、4个补间斗拱构成8个受力立方位,围绕悬柱衔接,承载整个负荷重量。因在悬柱及八个方位上画有八卦符号和太极图,故名八卦悬顶无梁门。大门檐上有邑人崔绍书“显佑城隍庙”匾额,苍劲有力,金碧辉煌。门楣匾上楷书“城隍庙”,蓝底金字,书法浑圆润厚,相传为清代状元韩城人王杰所书。
大门与二门之间的东西两廊共长100米,被一座木牌坊和一座石牌坊隔成三进,为宽敞明亮的明厦结构。廊下原放置有宿命故事内容的泥塑,在民国时期波销毁清除。第一进东廊下现镶嵌岳飞手书石刻诸葛亮前《出师表》,西廊镶嵌后《出师表》 。
二门外木牌坊在大门内前廊第二进。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修建。咸丰三年(1953年)重修。牌上雕着历史故事。东侧雕珍禽异兽,西侧雕“肥牛瘦马”暗藏谐音对联一幅。下联为“肥牛瘦马蜂(封)猴(侯)王”,上联谐音失传,待识者补足。
石牌坊在大门内前廊第三进。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修建。坊额有
历史故事浮雕。
戏楼位于庙内中院,与二门构成一体。坐南面北,和大殿相对,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南北长15.7米,东西阔17米,面积为180.6平方米。戏楼正中有屏障,中竖一匾、楼前明柱上悬楹联一副:“假貌写真情,莫闲看镜花水月;新声传旧事,须认作暮鼓晨钟。”戏楼顶为九脊歇山,正中竖立3米的“高明楼”。南面为重檐歇山式,组成与大门遥相对峙的中院门。北面为单檐歇山式,组成与大殿相对的大戏楼,其斗拱结构精巧。整个建筑由10根明柱承托,台下场面宽阔,游人可四方出入。在额坊、挂落、走马板等构架上雕刻彩绘,与建筑有机结合,为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之一。数百年来,正月十五皆有会戏,观者接踵摩肩。1989年,省电视台曾在此录制春节秦腔荟萃晚会,陕西名角新秀济济一堂献艺,以飨三秦父老。
钟鼓楼位于大殿前木牌坊前,钟楼在东,鼓楼在西,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二楼结构相同,高11.5米,阔4.9l米,为正方形三重檐弯式建筑,楼顶为十字歇山结构,中央有约2米的“高明楼”。为中轴线两旁对称的主体建筑。城隍庙旧时有“晨钟暮鼓”之规定,与县城中心钟鼓楼为相辅相成的报时处所。
木牌坊位于大殿之前,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坊高1 3米,长13.1 米,阔4.7米。其结构为三檐歇山,四根通柱承托,八根侧柱辅成三角支架体。坊的斗拱结构精密,外观层层叠叠,有条不紊。额坊、立坊、走马板、花板等牌坊构件上,刻有珍禽异兽及传说故事。斗拱卯半头上雕刻着58个亮子佩角觿,四角糸有风铃,微风吹拂,其声清脆悦耳。
大殿位于中院北部,是城隍庙中心建筑。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系祭祀城隍神之所在。由前拜殿、后殿相连而成。拜殿阔5间,13.5米,进深7米,由四个明柱、6个暗柱、4个垫柱承托。屋顶为八脊棚歇山,额眉两边分别有雕砖。献殿阔五间、20.5米,进深21米,高15米,由12根明柱、16根暗柱承托。顶望十一脊歇山。脊眉吻高1.3米和1.1米。献殿与拜殿连接处严丝合缝,东西各有一垂花门,使献殿外形成回廊。
寝宫位于第三重院落,为中轴线最北端建筑。建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字)又增添无梁门、明禋亭、东西两庑。寝宫为四合院式,由宫门、明禋亭、回廊及内殿构成。寝宫宫门仿城隍庙庙门结构,皆以斗拱柱坊承托,无一梁檩,故又称无梁门。明禋亭是单檐卷棚顶,把宫门和内殿连成一体。内殿为寝宫的主体建筑,是三重檐九脊歇山阁楼式,楼阁负荷全在十根柱和檐柱上,斗拱每高一层就挑出一踩,脊兽脊吻,楼上楼下均为回廊,采取多重檐、高楼阁形式,是城隍庙的高峰建筑。
2、馆藏文物 馆藏文物青铜器类有周代铜剑1件,周代铜禹l件,汉代铜剑2件,石刻有唐经幢石刻l块,宋米友仁石刻l块,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共40块,马理石刻共2块,贺瑞麟石刻共3块,于右任石刻共8块;还有部分名人墓碑及墓志等;陶类有陶鼎24件,陶钫1件,陶俑500余尊。书法藏品自明代,下至近代共400多件,种类有中堂、条幅、屏幅、横幅、折幅等,字体的行、楷、隶、篆、草等各种形体。较有名的有明代史可法、来复,清代郑板桥、何绍基、王杰、宋伯鲁、贺瑞麟,民国大书法家于右任、茹欲立、寇遐等人大量真迹墨品。绘画藏品有明代唐寅山水画、文征明的竹画;清代郑板桥兰、竹画,吴昌硕花卉画等真品,共计近百件。还有一批无名氏画的十殿阎罗、十八层地狱等彩绘图,可弥补昔日城隍庙泥塑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