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信息无障碍

        是否打开信息无障碍浏览

        365平台怎么样_365eme_365 office login email


                    ——365平台怎么样_365eme_365 office login email里记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第一大队战斗生活


        穿越烽火的慰问信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此后,敌机多次侵入我国领空,在鸭绿江沿岸对我地面建筑物、车站及人民群众进行扫射,以致造成伤亡,情形极为严重。因此,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正面战场战况十分激烈,于是,美军便企图从我后方打开局面,利用其空中优势,不断对我们的运输线进行轰炸,目的就是断绝志愿军的后勤补给。为了确保公路运输安全畅通,保障前线军需物资能及时供应,东北人民政府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总队。

        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总队是以东北人民政府公路管理总局及所属的4个临时工程队为基础,抽调东北各地矿山工人及部分民工组成,是一支战勤性质的队伍。1951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总队被正式纳入志愿军序列,重新组成三个大队,分别由三个后勤分部领导。第一大队的任务是为中线运输保驾护航,他们紧紧跟随前线部队,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第一大队全体队员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艰难地维护着运输大动脉的安全。

        在敌机狂轰滥炸中抢修路桥

        365平台怎么样_365eme_365 office login email

        这封慰问信的背后有第一大队全体队员一次又一次奋不顾身、敢于牺牲抢修断桥、公路的故事。第一大队所负责的运输路线起点叫三登,三登是志愿军后勤的重要库区,也是各种军需品的集散地。三登至新溪公路是志愿军后勤中线运输最为繁忙的一条交通要道,因此,它也成为了美军集中火力打击的目标。美军不断地派飞机投掷重磅炸弹,对公路进行大规模轰炸,尤其是对断崖、陡壁、傍山等险要路段,因为这些路段情况复杂,维修难度和危险性都非常高。

        1951年5月,美军对三登至新溪的公路展开了持续密集的轰炸,道路损毁严重,交通一度中断。敌军为了阻碍第一大队的维修进度,专门在此路段投掷了许多定时炸弹。第一大队的队员们面对这种情况毫不畏惧,坚持工作。敌机刚飞走,路上的硝烟和尘土尚未散尽,大家便冒着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开始抢修道路。他们收集碎石填平弹坑,山坡上的定时炸弹距抢修路段仅仅不到20米。当时,因弹坑太大,碎石和沙土根本不够用,战士们便想出炸山头的办法,利用滚落的碎石和悬崖峭壁上的树木来填平弹坑。公路维修结束后,队员们撤离不到10分钟,那颗定时炸弹就爆炸了。

        1951年夏季,朝鲜北部连降大雨,洪水泛滥,房屋倒塌,交通中断,后方几乎所有的公路路面全被冲毁。洪水来临后,第一大队在后勤一分部的领导下,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扫射,在三登—栗里—社仓—新溪的交通线上全面展开了抢修工作。原有公路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队员们便开辟出新路线;桥梁被冲塌,战士们便架设起钢索绳,利用渡船运送物资。这次罕见的大洪水令敌军的指挥官们幸灾乐祸起来,同时,他们还派飞机来轰炸志愿军的抗洪现场,并对未被洪水冲毁的桥梁进行持续轰炸。

        面临重重困难,第一大队的队员们没有退缩。由于连日的大雨,再加上所在地区河流众多,第一大队全体队员连续在水中对大桥进行抢修,以致很多人的脚都被洪水泡烂发炎。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使得战士们肿胀的双脚穿不上鞋,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在雨天工作时,由于雨衣、雨布严重不足,有的队员就光着膀子奋战,坚持着抢修公路。在洪水过后,仓库中很多粮食被浸泡发了霉,而后方运输又一时中断,在缺少粮食,特别是缺少蔬菜的情况下,导致很多战士得了夜盲症,但为了加快抢修进度,在夜间运送木料时,眼睛好的在前边扛,给后面患夜盲症的同志带路,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直到完成任务。

        屡炸屡修 在下有里大桥的11次博弈

            第一大队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修路、架桥,保障运输线路的安全畅通。因此,敌人对同一目标进行多次袭击,第一大队反复抢修的情况屡见不鲜。但是,对同一座桥抢修11次的情况也是极其罕见的。

        1951年4月,第一大队2中队1分队驻扎在下有里平由洞,负责下有里大桥的抢修维护工作。下有里大桥是两条交通要道的交汇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且大桥的两侧地势平坦,极易成为敌军轰炸的重点目标。4月8日,敌军首轮轰炸过后,下有里大桥第5孔被敌机全部炸毁,桥的一端还发生了移沉,落入河中。架桥抢修时,工程队员们的工具不够用,就从当地的老百姓家中借来锹、镐、斧、锯等以解燃眉之急。为了填充桥基,战士们需要下到1米半深的河水中工作。在抢修大桥的过程中,经常有敌机前来盘旋扫射,进行破坏,在经历过多次被空袭后,队员们逐渐掌握了敌人的投弹规律,不但能够做到必要情况下及时隐蔽,还能利用敌人照明弹的光亮辅助修桥工作。

        在修复下有里大桥的过程中,上有敌机不断疯狂扫射,下有绊脚雷隐藏在暗处随时可能爆炸,战士们还要冒着狂风暴雨和洪水的一次次突袭坚持抢修工作,有时费尽力气修好的桥面,转眼间就被敌机炸掉,这是对工程大队队员们精神和意志的极大考验。屡修屡被炸,屡炸屡次修,下有里大桥前后共抢修11次,由于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才使这条重要的运输线始终保持着畅通。第一大队在抢修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不仅受到了上级的表彰,这封来自辽东省公路局的慰问信更是给第一大队的全体队员带来了极大的精神鼓舞。

            

        原载于《中国365平台怎么样_365eme_365 office login email报》2020年11月13日 总第3602期 第二版

        发表日期:2020-11-27 15:46:20 来源:咸阳市365平台怎么样_365eme_365 office login email馆